盛夏职场工具箱

只分享最实用的职场经验和方法

论流程管控的重要性:这些公司的员工是如何吃里扒外的?


流程监管重要吗?有多重要?先来看几条新闻。


2019年1月4日新民晚报报道,某隐形眼镜护理品公司,为激励销售人员冲刺业绩而开展了“领红包兑换”活动,销售人员每销售1瓶护理液,即可扫描瓶身上二维码获得一个16位数的序列号,通过该序列号在公司的微信公众号上领取1-2元红包,每天最多可领20次。兑换中,该销售人员发现序列号生成规律是前11位数字固定,最后5位数字随机排序。尝试变换5位数字后又成功领取了更多,不仅如此,该员工还发动了周边的亲朋好友操作此事。。


2019年3月25日,ofo发布内部反腐邮件:自去年年底以来,公司共查处8起贪腐案件,4起进入司法程序,5人被移送司法机关,涉案金额数百万元。

2019年3月27日,据澎湃新闻报道:一个19人犯罪团伙,在2017年以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为依托,在58同城等招聘网站发布虚假招工信息,用各种收费名目实施诈骗。当求职者发现受骗后,要求退款时却遭到暴力殴打,受害者达160余人。虚假信息泛滥的58同城,在吞噬着流量红利的同时,也透支着用户对它的信任。


2019年3月28日,据报道,上海某外资银行业务员利用银行内部管理上的漏洞和自己的职务之便,三年间不断做假账,悉数卷取了1.1亿左右的资金,但直到三年后银行金库出现巨大亏空才案发。


。。。。。。


这一桩桩、一件件,不得不让人感慨这些人的“足智智谋”,竟然对公司的流程制度熟悉到这种程度!同时,也心生疑问,这些公司难道流程和制度不完善到这种地步?不完善因素是存在的,不过还有一个普遍的原因是,有流程、有制度,但是执行和监管不到位。 


惰性是人的天性,单靠自觉、靠领导和员工的自制力,显然是行不通的,要做到有效监督。正如IBM前总裁郭士纳所言,“员工不会做你希望的,只会做你监督和检查的”。


这句话一语中的,道出了其中的精髓,如果想要员工执行公司制定的规则,促使员工把工作落实到位的关键环节,就是管理者主动检查和监督。


那如何做到有效监督呢?需把握3个关键要点。


1、公司内部是否建立了有效的监督体系
公司可以借助一定的工具,采用一定技巧监督员工,不过切忌“过度”监督,让员工感觉被“监视”,不被信任。只需要做到恰到好处地,约束员工按时完成工作,在关键事宜上不要跑偏即可。


另外,根据公司自身情况,还可以选择合适的人,建立监督岗位。这个岗位负责流程培训和监督执行,并做周期性的审计汇报。不过,这个岗位是个给人挑毛病,很容易得罪人的工作,需要管理者予以重视和支持,不然很容易导致监督人费力不讨好,积极性受挫。管理者除了加大对该部门重视程度外,还可以给该机构设立合理的考核机制,及时对取得进展的人员给与一定的奖励。


2、公司是否营造了执行的氛围和激励机制
监督是一项需长期执行的工作,首先从管理者自身,就要身体力行,做表率。


同时,要广开言路,比如允许员工发现问题后越级上报、反馈等。而且,员工提出的问题后,给与及时反馈,并将好的建议落实到管理中去,这样员工得到认可之后,才会有动力持续去做。


再者,管理者普遍需要关注的一点,是否鼓励员工报喜又“报忧”,类似一听到下属回报不好的工作,就大发雷霆、斥责员工的行为要尽量避免,否则只会离“真相”越来越远,还可能埋下风险隐患。


3、挂钩利益,提供制度和流程的执行力。
把公司制度和员工利益绑定到一起,会更有利于提高执行力。这一点无可非议,而且很多公司也设立了考核标准。不过,即使有考核,员工积极性还是差,业绩依旧不好,又是为何?


那很有可能就是考核标准设定的不合理了。要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可以参考几点:


A. 为员工设定的目标要切实可行,过低,起不到约束作用,而过高,只会促使员工不顾道德底线,做出“出格”的事。


B. 考核标准不要一刀切,要针对不同部门、不同职位来制定。比如,市场部、行政部和研发部都用一套业绩指标来考核,那对于行政部和研发部这种不以业绩量化的部门来说,显然不合理,还容易将这些部门的优秀员工“推出去”。


C. 考核要透明,很多企业考核都是私下进行。这样一来,员工不清楚考核标准,不清楚自己的劳动成果是否与付出成正比,时间久了,难免心生疑虑和怨气,从而影响到积极性。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企业要想走的长远,一定要坚持原则,严格执行规则制度,有触犯底线的员工,必须严惩。不过,处罚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让员工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


另外,如遇“杀鸡儆猴”的情形,管理者可私下酌情给与员工一定的精神抚慰,以免其工作积极性受挫。


评论